本年是马可·波罗去世700周年。公元1271年,他从地中海到太平洋,穿越欧亚大陆,用自己的双脚,架起了一座连通东西方的桥梁,让东方文明与西方国际得以互相注视,互相倾听。他所“建立”的这座桥梁,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续写着丝路之上连绵不断的故事。
本年,在意大利国内,民众用了一整年的时刻,去重温这位先行者在人类前史上留下的翰墨,而意大利的行者们则用自己的办法向他问候。来自意大利的步行游览者维娜·卡马洛塔,以及两位骑行者阿尔贝托·菲奥林和迪诺·法基内蒂,沿着马可·波罗的脚印,踏上了前往我国的旅程。他们都怀着相同的意图——成为新时代的“马可·波罗”,在700年后,再次通过他们的旅程,让这两个具有灿烂前史的文明古国,重逢!
“马可·波罗无疑是国际公民,留念马可·波罗意味着着重与东方,特别是与我国一向以来存在的对话联系。” ——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馆长基娅拉·斯夸尔奇纳
历时2年4个月,穿越了14个国家,步行行进超越2.2万公里,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总算在本年8月29日踏上了我国的土地。她对红星新闻记者表明:“马可·波罗曾让西方认识了东方,本年是他去世700周年。其实从本年年初开端,一切的意大利人都开端议论马可·波罗。”
每年1月举办的威尼斯狂欢节,是全球前史最久、尖端规划的狂欢节之一,而2024年狂欢节的主题是“向东方,马可·波罗的特殊旅程”。在狂欢节最终一天,一场汉服巡游扮演在威尼斯市中心的圣马可广场压轴上台。22名来自中意两国的扮演者身着精巧汉服参加巡游,招引很多当地居民和游客观看。
本年2月,由威尼斯市政府和马可·波罗去世700周年意大利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不知道之地:马可·波罗的奇幻之旅”水上灯火秀在威尼斯举办。灯火秀每天演出两场,凭借喷泉、灯火、投影和艺人扮演叙述马可·波罗的东方之旅,活动招引了很多威尼斯本地居民和外国游客前往欣赏。
3月8日,以“马可·波罗:艺术与发现”为主题的艺术展,在意大利北部都灵市的意大利国际艺术博物馆展开。展览汇集了中意两国艺术家和艺术集体创造的绘画、版画、雕塑、拍摄等著作。
4月5日,由意大利威尼斯总督府、威尼斯市政博物馆基金会与上海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马可·波罗的国际: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游览”展开,共展出来自我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近50家文明研究机构的约300件展品。
10月23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的意众议院女王厅,举办了“留念马可·波罗去世700周年:意中文明交流的重要性”研讨会,讨论两国在文明、前史和现代协作中的共同点。威尼斯莫切尼戈宫博物馆馆长基娅拉·斯夸尔奇纳在承受媒体采访时说:“马可·波罗无疑是国际公民,留念马可·波罗意味着着重与东方,特别是与我国一向以来存在的对线岁行者重走丝绸之路:
“自己最大的收成之一就是摆脱了因为缺少直接了解而发生的某些成见。” ——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
维娜的这一路,通过了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土耳其、格鲁吉亚、伊朗、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蒙古,最终抵达我国。维娜回想,这一路她的心态也在一向在改动,“动身前,我对生疏的当地和生疏的人有着一种既等待又忐忑的心境。但是,在我的旅途中,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能遇到热心好客的人,他们十分敬重别人,尤其是对老年人。”12月中旬,现已回到意大利家中的维娜,承受了《意大利大都市》报的采访。她说:“我回来家园,进行冬歇休整,然后在下一年开春,重新开端行走。我将从完毕这次旅程的地址——我国西安再次动身,因为在严冬时节翻越山脉是不可能的。”她方案将我国江苏作为她留念马可·波罗去世700年步行旅程的结尾。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行记》中曾对姑苏有过翔实的描绘:“姑苏是一颇贵重之大城……恃工商为活。产丝甚饶,以织金锦及其他织物。其城甚大,周围有六十哩,人烟稠密,至不知其数。”
我国制丝之技已撒播近千年,姑苏的丝绸也从前过古丝绸之路冷艳西方,但直到通过马可·波罗的叙述,才让西方国际看到了丝绸产地的茂盛容貌。“因而,只要在看望过这座曾作为意大利商人聚居地的古城之后,我才会圆满完毕在这个国度上的绵长旅程。”维娜说。
她在承受《意大利大都市》报采访时还表明,这趟旅程中的“每一步都在改动我对国际的观点”。在回来意大利的航班上,维娜收拾着自己一路的思绪,并写下:“我真实理解了这次游览是怎么改动我的国际观的。我到过的每一个当地,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我在丝绸之路上走过的每一步,都深深地刻在我脑子里。这种游览的魅力,不仅仅去了哪些当地那么简略,更在于它在我心里引发的改动。”
她告知《意大利大都市》报记者,自己最大的收成之一就是摆脱了因为缺少直接了解而发生的某些成见。
“我想他从前也必定站在这个桥上,远眺整个城市。” ——75岁的意大利行者维娜·卡马洛塔
维娜步行的全程以《马可·波罗行记》中的道路为引导,企图复原当年马可·波罗脚印所到过的每一个当地。回溯整个旅途,她说最令自己感到激动的一站是在我国四川省成都市。她在这个以熊猫而出名的城市里,找到了马可·波罗的脚印。本年10月,维娜游历到成都,当走在马可·波罗书中所说到的坐落成都锦江上的安顺廊桥时,维娜拿着手机,不断摄影,她在桥上久久停步,眺望着锦江夜景。
“我想他从前也必定站在这个桥上,远眺整个城市。”维娜幽幽地望着江水喃喃自语,就像全然融入了700年前马可·波罗的灵魂中。
在看到刻在桥上的马可·波罗像和姓名时,75岁的维娜显得有些激动。她抚摸着马可·波罗的姓名和画像,对同行的人说,一路走来,在丝路沿线的国家中,她看到许多公路和大桥都是由我国参加建筑的,让她感觉到很震慑。在成都,让她没想到的是,在国外修了那么多大桥的我国,还记得在一座廊桥上镌刻马可·波罗!这让她说不出的感动:这个民族可以用现代化连通东西,也能在富贵深处保留着前史的回忆。
马可·波罗记载下的阅历,沉积成一座时空的桥梁,将尘封的年月与后世相连。维娜说:“比起那些我见过的美丽当地,更令我感动的是我在路上遇到的人。他们,才是我这趟游览中最宝贵、最绝无仅有的瑰宝。”就像《马可·波罗行记》中所表达的那样,这段连绵万里,连续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最美的景色,一向都是人。
“咱们不是英豪,咱们仅仅一般人,是游览者,咱们想成为威尼斯和北京之间的桥梁。” ——64岁的意大利骑行者阿尔贝托·菲奥林
维娜不知道的是,在她开端步行丝路后两年,本年4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64岁的阿尔贝托·菲奥林与67岁的迪诺·法基内蒂开端了他们自行车上的“马可·波罗”旅程。
阿尔贝托和迪诺来自有百年前史的威尼斯自行车骑行协会,他们把这趟旅程称为“Marco Polo a Pedali”即“自行车上的马可·波罗”。“咱们怀着向马可·波罗问候的心境,敞开了这趟旅程。马可·波罗是第一个在东西方之间搭起桥梁的人。”阿尔贝托在承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8月1日,通过近4个月的骑行,他们抵达北京。跨过6400英里(约1万公里),用时98天,两人的线路相同跨过了丝绸之路上的十多个国家,穿越了沙漠和城市。菲奥林说,这趟旅程中,对他们最重要的一站是北京市永定河上的卢沟桥,“马可·波罗在书中称这座桥是国际上最美丽的当地之一,在西方,它也被称作‘马可·波罗桥’,可以亲眼看到这座桥,对咱们这趟旅程来说很重要,也是旅程中形象最深的回忆。”
困难办法不相同,但与维娜相同,这趟自行车旅途中,让菲奥林和法基内蒂牵动最深的也是路上的人。一路上,他们收成了许多生疏人的好心和协助。入境我国之后,他们在骑行途中总会遇见生疏人好心的笑脸:司机们开车慢慢接近,并从车窗内递来水、苹果或许切好的甜瓜;自行车坏掉后,酒店工作人员热心帮助……每个一般的我国人,成为他们对我国最深入的形象。
菲奥林告知红星新闻记者:“咱们不是英豪,咱们仅仅一般人,是游览者,咱们想成为威尼斯和北京之间的桥梁。”
现在,有更多的中外行者正持续追寻着马可·波罗的脚步,踏着马可·波罗建立的桥梁,重启丝路旅程。他们的脚步,再次成为最好的“桥梁”,让广袤的国际变得更加严密。